联系我们

联系人:蒋孟云(先生)

联系手机:13985412518

固定电话:5663393

企业邮箱:737821175@qq.com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3号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五金机电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五金机电网资讯
    日本机床中国市场谋变
    发布者:jiameyu  发布时间:2011-09-22 08:54:06  访问次数:415

    日本机床业从二战后开始筹划,到上世纪80年代崛起,超过老牌的制造强国德国,1982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将这一桂冠保持到2008年。20多年雄踞世界第一的日本机床业,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全球扩张的雄心。早的有在他们称雄世界的上世纪80年代,晚的则在90年代,日本企业就已经纷纷介入中国市场。

    温和推进

    日本机床行业从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的紧密结合,并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当时数控化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到80年代日本就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2008年,日本机床产值15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机床产量的五分之一。30年来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积累,使日本机床工业进入向海外输出技术、资本扩张的发展阶段。

    和一些欧美企业的中国化路径不同的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扩张似乎更加温和、不经意一些。这一点在日本发那科公司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鼎鼎大名的日本发那科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他们在中国市场扩张的第一步是与北京机床研究所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即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1992年,注册资金1130万美元,专门从事机床数控装置的生产、销售与维修。

    合资公司成立至今近20年,对于公司的产量、营销额以及经营情况、股份分布情况等,北京发那科方面都很少透露,而不管是中方还是日方的相关负责人都很低调,很少对外发布情况或者接受采访。

    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装备业的高速发展,机床行业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数控系统作为机床主机的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打造“中国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中国机床行业的老专家由此反思与日本发那科的合作。其中,也有专家痛感合作延缓了中国数控系统产业的进程,包括北京发那科内部的中国专家也有类似看法,但合作至此,国家、行业、企业三方的受益情况究竟该如何平衡与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记者曾经参观过北京发那科公司,地处北京机床研究所内,面积不大,车间主要是做装配,以及维修等服务。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车间,他们输送到中国各地的数控系统,每年在以万套计,一度在中国市场上居于同类产品的销售首位。他们在中国数控系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基本只有西门子可以比肩。

    5年之后的1997年12月,日本发那科公司又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所属上海电气实业公司联合组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美金。

    新厂不仅设有全新的机器人系统工厂、各类实验室、培训教育设施和技术服务机构,还成立了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日本发那科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控制系统集成供应商,因此它的产品线除了数控系统之外,还有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扩展起来的工业机器人、CNC加工中心等多元化数控产品。2008年,日本发那科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厂商,在全球第一个销量突破20万台机器,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在这种情势下,日本发那科在上海建厂投资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地跨中国的两大政治、经济要都,一南一北,日本发那科的中国布局由此静悄悄的形成。

    步步为营

    山崎马扎克在中国的推进,似乎没有发那科走得那么顺畅。

    1998年,山崎马扎克公司在中国全资设立了山崎马扎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山崎马扎克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工作。这仅是一家销售公司,并不具备生产职能。

    时隔两年,2000年日本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与宁夏长城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主要生产NEXUS系列的数控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以及VTC系列立式加工中心。按照合约,双方合资期为20年。山崎马扎克以技术转让方式入股,占25%的股份,宁夏长城机器集团占75%的股份。公司厂房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但仅在5年之后,合资公司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2005年3月份,宁夏小巨人成为一家日资在华的独资公司。

    合资转为独资之后,小巨人的快速发展势头令人侧目,员工从100名左右增加到420多人,年产能力从400多台上升到1500台,厂房也扩建了一倍。但该事件发生不久就遭到了质疑,为什么合资公司合约期限为20年,仅执行5年之后就发生更改?为什么前期合资公司经营境况一般,独资之后就迅速翻身?宁夏小巨人为什么非要变成一家日方独资公司?

    好在这次风波持续了不久就平息了。小巨人一路飞奔,经过了三期数字化工厂扩建,目前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具有年产2000台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公司产品数量达19个,主要生产中高档的立式加工中心和全功能数控车床。到2010年年底,山崎马扎克已经向中国超过2800家客户提供了1.1万多台机床。

    据最新的消息,山崎马扎克机床(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庆富在今年4月表示,小巨人机床将打造月产200台的生产规模。同时,这位早在多年前就由大连机床空降到小巨人的高管还透露了山崎马扎克在中国进一步投资的意愿。他表示,山崎马扎克在中国市场还会不断地加大投资力度并扩大生产基地。随着山崎马扎克在中国市场的扩展,技术服务中心的数量也要逐步增加。

    谋变中国

    金融危机似乎是个良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的境况。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机床行业的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一,超过了雄霸世界20多年的日本。2010年,中国机床行业仍然保持了产值第一这项桂冠。

    不管日本机床协会以及日本机床企业对此的评价如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将中国作为他们再度淘金的场所。

    4月,记者采访了日本天田株式会社的专务高木俊郎。他在开场白中就强调,中国是天田最重要的市场。实际上,天田到中国的时间是1982年,要远远早于山崎马扎克和发那科,但对20多年的经营业绩,天田高层方面似乎不太满足,他们一再表示:“中国的增长速度太高了,远远超于我们的预期,我们要在2011年大力经营中国市场。”

    和天田抱有同样想法的日本企业还真是不在少数。日本大型机床企业森精机制作所日前也表示,要着力拓展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正在与国内企业谈判在华设立机床合资企业。

    日本机床在上世纪80年代的崛起,一方面离不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一方面得益于日本汽车工业的强劲发展。时光荏苒三十年,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境遇,似乎在今天的中国重现。也许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一些日本机床企业不惜将产品、销售乃至工厂搬离本土,意欲在中国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

    至于中国市场是否能够达到日本机床企业的期望值,还有待时日检验。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客户眼里,日本机床基本是第二梯队。日本产品是否能够超过第一梯队的德国,并和具备个性化优势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机床相媲美,还需要考量日本企业的综合表现。

    编后: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制造强国。如果不是受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机床产值世界第一的地位估计很难会被撼动。

    日本机床为何如此“强势”?

    一是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善于吸收和运用别国成果,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日本机床业起步时,基础薄弱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是所有都靠自己从头开始研究,而是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购买欧美先进机床进行解剖分析,并聘请外国专家当顾问、作指导,研制和生产本国的机床。从早期的近乎“模仿”拷贝,到后来的完全“创新”,逐步前进,发展到质的飞跃。由于日本积极引进和运用欧美新技术,导致日本机床制造技术标准大幅提升,不断开发出自己制造的新产品,产值也随之剧增。如今,日本虽然逐步成为机床生产大国,产品也大量出口,但仍然继续进口欧美先进设备,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只不过在进口机床中,约70%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电加工机和激光加工机等特殊的加工机械。

    二是注重不断开拓创新,致力研发世界最新技术,使机床生产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分析家认为,日本始终瞄准世界机床生产的最新技术,不断研究新课题,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抢占世界机床生产的科技前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随着这些研究成果的产生,开发出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先进机床。进入21世纪,在工业安全卫生和绿色工业成为全世界共同要求的形势下,日本机床业又把干切和切屑处理作为研究的重点,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以说,日本机床业年年都有研究的新课题,年年都推出当代的新技术,年年都开发出技术领先的新产品,推动机床生产的不断进步。

    三是注重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加大海外投资,有力地增强了在全球机床市场的竞争力。

    当我们还在进口日本机床解决制造问题时,日本的企业却已经在想下一步的产品策略。这种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品质和创新战略的精神,也是日本机床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五金机电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