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腐运动深入,利剑开始指向电力电网部门,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力电网部门有关人物被调查甚至关押,使产品供应商受到极大的震动。于是,有些电缆供应商终于悟出要"跟政策不跟人",并且作为公司营销业务活动的一项新规定。
据某电缆公司老板表示,所谓"跟政策不跟人",就是在营销活动中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与用户部门的某些主管领导人物接触,更不要再去特别对他们"表示"什么,而是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特别是招投标法,正正经经地做生意,别再走歪门邪道。并且说,现在"老虎苍蝇一起打",你知道谁是老虎谁是苍蝇?弄得不好,就把自己牵涉进去,何必呢?
其实,在商业营销活动中,应该坚持"跟政策不跟人"。特别是那些有关领导人的职务岗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他们"送旧迎新",接应不暇,花费极大的精力和巨额资金。就算跟某位管事的官员关系好,也不要做的太过分,要认真核算一下营销活动中人际关系"成本账"。有位老板就说过:"电网公司的生意有得做,就是人际关系成本花费太高"。
在电缆行业里,老板白花钱而办不成事的事例也很多,有的甚至还很离谱。
南海区某电缆厂老板找到某市一位有关官员,据说能帮他入围省电网公司资格的人,"一条龙"过后,此人承诺能搞定,老板欢喜。一周后,电网公司开标,却没有这个电缆厂的名字。老板去问那个人。那人反而问:"你是那个厂的?"老板报出厂名后,此人才恍然大悟、一脸尴尬地说:"评标那天中午喝了点酒,头脑昏昏的,下午评标时,不小心把圈圈画到另一个公司那里去了。"老板愕然,哭笑不得。凭这个工厂的实力条件,入网资格应该没问题,没有必要去做那事。后来,听说那人"进去了",老板知道后心里总是觉得很不是滋味。
有的老板说,就是跟政策也难,政策经常变,跟着走都来不及。但跟着政策犯了错误并无紧要,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而跟着某人犯了错误,如果那人摊上事了,自己被招供出来,当然也逃不脱行贿的干系。
这就是在新形势下,有些老板们内心的恐惧和彷徨的感悟。笔者还访问了深圳地区有些电缆老板,他们对此事的感觉也差不多。
在市场经济商业活动运作中,权与法、权与钱,有时候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易活动中的"黑洞"和"暗箱"也总是由此而产生的。找不到或者破解不开那些丑陋交易中的"黑匣子",交易的黑幕将永远是黑的。
对此,有人说,最近曝光的三峡集团特大腐败案揭示出,"三峡集团招标早已沦为腐败的温床,2014年前,三峡集团的工程招标总规模至少在100个亿以上,几乎全部是内定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正规招标"。这里面不知是否涉及电缆企业,如果涉及到,当事人该作何感想?
无论如何,老板们开始树立"跟政策不跟人"这一理念,的确是一个社会认知进步。这至少可以说明,他们的经营意识正在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向法治意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