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浮选柱
|
德国充气式浮选机
|
微泡浮选机
|
动力原理
|
浮选柱属于“柔性浮选”,物料中的颗粒逆着慢慢出现的气泡而慢慢沉到底部。气泡和颗粒之间结合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远比充气式浮选机大的多。因而浮选柱的设计高度必须达到18米才能满足气泡与颗粒相结合所需要的能量要求。
|
在充气式浮选机的空气吸气单元中气泡与颗粒的结合非常强烈。矿浆以8- 10米/秒的流速通过空气反应器。空气以3-4bars的压力到达悬浮液中。高能量的紊流加强了气泡的结合力,也同时增强了空气在水中的弥散和分布。压缩增强了空气在水中的弥散和分布。压缩和弥散的空气在浮选槽中重又膨胀扩散从而提高了其工艺性能。
|
空气吸气单元中气泡与颗粒的结合非常强烈。矿浆以10- 17米/秒的流速通过空气反应器。空气以4-6bars的压力到达悬浮液中。高能量的紊流加强了气泡的结合力,也同时增强了空气在水中的弥散和分布。压缩增强了空气在水中的弥散和分布。压缩和弥散的空气在浮选槽中重又膨胀扩散从而提高了其工艺性能。
|
充气单元
|
浮选柱系统运行需要压缩空气。空气的压力加大了浮选柱中矿浆的静重。因此其运行成本同充气式浮选机相比要高。
|
采用了自吸式空气反应器使得煤及其它矿浆在比重低于2吨/立方米的条件下得以浮选。且矿浆最大通过能力达到约 1000m3/小时。
|
采用了自吸式空气反应器使得煤及其它矿浆在比重低于2吨/立方米的条件下得以浮选。且矿浆最大通过能力达到约 1300m3/小时。
|
浮选时间
|
浮选柱约需10分钟浮选时间,相比充气式浮选机要达到稳定的浮选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
|
在充气式浮选机中矿浆通过槽箱只需要2-3分钟的时间。比浮选柱快4倍。
|
在充气式浮选机中矿浆通过槽箱只需要2-3分钟的时间。比浮选柱快4倍。
|
矿浆流速
|
颗粒靠自重由上部(距浮选柱顶部1/3 处)下降。只有与气泡接触到的颗粒才能浮上来。在浮选柱内再没有其他的上升流发生。
|
在充气式浮选机中矿浆垂直向下输送到浮选机底部的矿浆分配盘,然后改变物料流动方向为垂直向上。矿浆离开分配盘喷嘴的流速为5m/s。
|
矿浆垂直向下输送到浮选机底部的矿浆分配盘,然后改变物料流动方向为垂直向上。矿浆离开分配盘喷嘴的流速为5m/s。
|
回收率
|
低结合能力的气泡会导致低回收率。因而在精选过程中会产生中矿浆(代替尾矿)。为此需要配置回收中矿的多次精选工艺。
|
重气式浮选机粗精选效果都很好。由于在气泡和颗粒之间有较高的动能因而回收率也较高。选择性也较好。
|
重气式浮选机粗精选效果都很好。由于在气泡和颗粒之间有较高的动能因而回收率也较高。选择性也较好。
|
精矿浓度
|
浮选柱精矿的浓度相对较高。
|
充气式浮选机在高处理能力及高回收率的前提下精矿浓度略低。
|
在高处理能力及高回收率的前提下精矿浓度略低。
|
颗粒粒度
|
大部分大颗粒(>300μm)达不到浮选柱 顶部。在沉降过程中与气泡分离。
|
大颗粒对充气式浮选机基本没问题。气泡与颗粒间的高动能及上升流的设计就专为解决此问题。
|
大颗粒对充气式浮选机基本没问题。微泡与颗粒间的高动能及上升流的设计对大颗粒有好的分选效果。
|
充气方式
|
下部压入空气
|
上部压入空气
|
上部进气
|
适应能力
|
由于尺寸大小确定后的浮选柱很难适应入料量及成分组成的大副变化,因而不利于浮选工艺过程的稳定。循环物料同时降低了浮选机的处理能力及浮选纯净度。
|
由于在浮选槽内较短的停留时间,入料的不稳定可以通过快速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抑制(空气量及压力)。稳定浮选 过程要比浮选柱快4倍。
|
物料在浮选槽内较短的停留时间,入料的不稳定可以通过快速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抑制(空气量及压力)。稳定浮选过程很容易稳定。
|
断电情况
|
断电故障对浮选柱非常危险。断电时间若超过几分钟槽内固体物料开始沉降。随后的清理工作非常麻烦,生产会因此停顿很长时间。
|
充气式浮选机遇到断电故障后很容易重新启动物料。
|
断电故障后短时间对系统无影响,很容易重新启动系统。
|
基建条件
|
4.5 m直径18m高度的浮选柱需要较高的基建费用,例如基础、操作平台及设备覆层要求也是很高的。
|
充气式浮选机的基建费用较低,同等条件下设备体积比浮选柱小4倍。
|
充气式浮选机的基建和安装费用较低,同等条件下设备体积比浮选柱小4倍。
|
入料方式
|
上部1/3处入料
|
|
上部进料,底部出料
|